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少帝成长计划 > 第0246章 推恩之策

第0246章 推恩之策(1/ 2)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
“北平侯所言颇和朕意。”

“然梧侯之例,终归殊者甚;且梧侯虽无武勋,亦有功于吾汉室。”

话头稍一转,刘弘便将问题抛回给张苍:“朕意,韩王若欲南归,当于吾汉家有所建功?”

“北平侯以为如何?”

闻言,张苍顿时陷入沉默之中。

刘弘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:非武勋而得彻侯的口子,可以在韩王一人,甚至兄弟父子几人身上开一回;但此例只能开这一次!

韩王必须拿出一点诚意,好让汉室朝堂对此事给出一个说得过去的解释,以堵悠悠众口,免汉家尚武之风受到打击。

此事说来容易,真想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,却是难上加难···

别说张苍了,即便是整个汉室,在过去这十数年之中,也鲜少得到韩王部的消息;对于韩王部在匈奴草原之上的状况,张苍的了解并不深刻。

唯一可推断的,便是韩王部此时的状况,相较于前时相对恶劣了些。

——如若不然,韩王也不可能担着被治罪的风险,试图回到汉室的怀抱。

可问题的关键也在于此:韩王欲南归,意味着其生存处境堪忧;在草原都混不下去了,也就必然无法做出值得封赏的事,以换取彻侯之爵。

“难呐···”

只见张苍沉吟许久,终是无奈一拜。

“此虑,确乃今之首要;然韩王之今况,吾汉家无从得知。”

“臣愚以为,莫不如先答复韩王,以述王号当去、部众当散之事,待韩王斟酌;另,则当联络东胡王,以探匈奴内情,及至韩王之处境。”

只见刘弘稍点了点头,心中却暗自盘桓着此事。

——在刘弘看来,派人去打听韩王部的状况,大可不必。

在原本的历史上,韩王信一族便是在文帝十四年左右回归汉室;韩王信之长孙,即三世韩王韩婴受封襄城侯,韩王信庶子韩颓当受封弓高侯。

这一世刘弘猜测,韩王部大概率因刘弘道破冒顿病情一事,而受到了匈奴单于庭的猜忌,故而比历史上更早有了回归汉室的打算。

而从历史上,韩王本人得封襄城侯,韩王信亲子韩颓当获封弓高侯来看,对于去除王号,保有侯爵,韩王一门是没有太大意见的。

至于部众安置一事,也同样不是什么不可商量的分歧——原本的历史上,弓高侯韩颓当非但没有在长城外放牛,甚至还成为了汉军将领,汉室第一代骑兵的奠基者!

也从未听闻文帝一朝,有一支汉人部族在长城外从事畜牧。

从襄城侯韩婴在历史上逐渐消失,侯爵却得以保留,传于后嗣这一点来看,韩婴很有可能在回归汉室之后,成为了一位闲散勋贵,并得以在封地安度晚年。

“说来这襄城侯国,还是‘我’以前的封地呢···”

刘弘这具躯体的原主,在还叫‘刘山’之时,便被吕后封为襄城侯。

后来常山王刘不疑亡故,绝嗣,原主‘刘山’接替了常山王位;又因名讳于王号相重,改名为刘义。

再后来,便是前少帝那个莽夫把自己作死,原主‘刘义’被吕后选为天子;‘义’字又太过于常用,为了方便天下人,吕后只能再次给原主更名:刘弘。

就像历史上的武帝爷,任胶东王时尚名刘彘,一俟得立为储,便改名刘彻,也同样是为了方便天下人。

暗笑一声,刘弘便对张苍道:“朕意,韩王率部南归之事,当许韩王侯爵之位,及至韩王信在世之后嗣,亦可皆侯之。”

“然韩王南归之时,当为吾汉家探知匈奴事,立得功勋,以做得侯之凭。”

言罢,刘弘讪然一笑,终是将意图显露在了张苍面前。

“待此间事定,韩王即归之时,还请北平侯将今日谏朕之语,复告与朝堂诸公当面,以明朕意···”

说白了,刘弘心底还是希望韩王率部归汉的。

非但是因为历史上的弓高侯,也同样出于长远战略的考虑。

——韩王那数万部众,在匈奴或许是一无所有的牧奴;但在刘弘的眼里,每一个跟随韩王南下的部众,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!

如今汉室之所以在兵力大致相同,国力稍稍领先的情况下,在与匈奴的战略格局中处于劣势一方,最大的原因,便是兵种克制问题。

中原大地,在四十年前尚还处于战国末期;普行数百上千年的‘战车为王’之理念,深深纂刻入了中原人的血肉之中。

战国末期,天下七分,其中以重步兵为主要进攻手段的,便有魏之武卒、齐之甲士;楚国地处南方,便多以战车充军。

能充分发挥骑兵之力,用于中原战争的,也仅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,留下传统的赵北边军。

后秦亡汉立,汉室版图,却比秦王朝巅峰之时小了一大圈;实际掌控的范围,更是缩小三分之一以上!

——南方百越失控,东方朝鲜半岛脱离。

而范围最辽阔,对中原政权影响最大的,便是华夏大地在汉初,几乎彻底失去了草原,以做战马、耕牛畜牧之所。

早在秦未统一天下之时,就已逐渐推广的牛耕,在汉室却硬生生倒退回了‘以人挽犁’的状况。

其症结所在,并非汉室君臣庸碌,不知牛耕之利,而是一个极其无奈的选择:没牛。

没有草原蓄养牧畜,牛耕便无从说起;而战马的缺失,也使得汉室无法培养出堪用的战马,以组建骑兵部队。

汉室的战车兵、重步兵集群,碰到匈奴骑兵集群会发生什么?

十数年前的白登之围,早已给出了答案。

——打不打,在哪打,怎么打,什么时候打,乃至于什么时候撤,统统掌握在匈奴人手中!

机动性丝毫无法比拟匈奴骑兵集群的汉室军队,无法掌控任何一丝主动权。

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势,汉室对于马匹蓄养,乃至于马匹保护的投入,不可谓不大。

汉律之中,甚至有专门的条令,用以惩治伤害、偷盗以及宰杀马、牛的举措——在汉室,吃牛、马肉是犯法的!

保护牛,除了因牛可用作犁田之用外,还可充作大军之粮——大战在即,军队是要吃肉的。

而保护马,更是直接出于蓄养战马,以早日组建骑军,与匈奴抗衡的缘故。

在历史上,文、景两代雄主休养生息,励精图治,厘清吏治,内除诸侯,却始终不敢引戈北向,就是因为汉室的车、步之军,在匈奴骑兵集群面前讨不得便宜。

而武帝猪爷恰恰是凭借文、景两位先皇所积攒下的丰厚家弟,以及遍布天下各地的足足三十六处马宛,方能一举重创匈奴,立下不世之伟业。

对刘弘而言,事情却有一些不同了。

——爷们儿好不容易穿越一回,总不能只攒钱,把揍匈奴人的事儿,都扔给儿子甚至孙子吧?

有生之年,刘弘必然要完成北逐胡虏的壮举!

而要想真正打败匈奴,不再受匈奴牵制,那就需要战马,需要骑兵,以及培养骑兵的人。

战马,刘弘可以在将来通过走私,从草原部族手中获得——别忘了,如今草原上不止匈奴一部。

——月氏人,仍旧在河西走廊苟延残喘呢!

刘弘确信,为了抵御匈奴人的围剿,月氏人必然会对一些在中原早已淘汰,在草原却领先时代数个世纪的防守军械感兴趣。

训练骑兵的人,自然是毋庸置疑:历史上的弓高侯,应该能完美胜任。

问题的关键,就在于养马,及养牛之人。

在汉匈两国的往来国书中,匈奴动辄‘控弦四十万’;在历史上,匈奴更是被称之为‘百蛮大国’。

要想击败如此强大的匈奴,汉室需要的不是几十几百匹马,甚至不是几千几万。

而是数十上百万的马匹保有量,才有可能满足遴选战马的需求,组建出十万到二十万人以上的骑兵部队。

几十上百万匹马,汉室自然不可能全部都通过‘进口’——如今长安,稍好一些的马便动辄数百金,都靠买,把刘弘连同未央宫打包在一起卖了都不够!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新书推荐:大明: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扎纸匠:这是聊斋明末谍影凌云北宋大法官穿进语文书,从刺猹开始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?女帝:你竟然想当我相父诸天大明联盟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祖宗保佑:我建立了千年世家
返回顶部